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科研办 > 正文
学院新闻

科研办

“以高质交流铸造学术高地,以创新驱动学科发展引擎” ——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2022年度学术年会

日期:2023-03-28 点击数: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理念,落实“两会”部署,扎实推进“平台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学术高地,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3月22日,新葡的京集团8814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生命科学楼247会议室召开了2022年度学术年会。党委书记白宇出席并发表致辞,实验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李全顺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白宇书记发表会议致辞。白宇在致辞中回顾了实验室2022年度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和实质性突破,表示过去一年的工作是务实有效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收获是令人振奋的,充分肯定实验室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白宇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希望实验室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再谱新篇。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四个服务”,深化基础研究,助力区域振兴,努力实现在高水平科研论文、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奖励方面的突破,紧密对接吉林产业发展需求,强化科技赋能。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探索有生物学科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强化人才引育,激活人才引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人才引育政策,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创新高地。

会议分为上下午两个论坛,共有十六位专家学者围绕酶分子设计与进化、生物催化与转化关键技术、人工酶设计与应用、医用与药用酶学研究等主题开展报告,由李全顺教授、金英花教授、张作明教授和高仁钧教授主持。在上午论坛,张应玖教授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汇报了在淀粉样蛋白的结构及对神经细胞运动性影响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利用纳豆激酶降解淀粉样蛋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新策略。李正强教授聚焦口腔疾病发病机制,探究来源于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抗口腔致病菌的效果与机制。施维教授汇报了课题组利用谷物发酵液介导细胞重编程,逆转肿瘤细胞,构建新型肝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金英花教授立足吉林省人参发展现状,探究了栗参超微粉抗肿瘤的关键靶点,为酶学角度探究人参的功效与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李全顺教授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治疗为核心,汇报了以寡核苷酸为药物的抗炎效果与治疗机制,为自身免疫疾病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王智教授以天然酶和纳米酶为核心,介绍了课题组在尿酸检测及药物中间体手性拆分的相关研究工作。郑良玉教授围绕手性胺化合物的绿色生物制造,介绍了课题组以转氨酶、醛酮还原酶、酰基转移酶为催化剂构建药物中间体取得的进展。罗全教授介绍了基于催化、识别与微环境多因素协同仿酶设计理念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未来将以模拟生物功能微体系为导向,开发生物催化、生物诊疗等多种超分子功能材料。

下午论坛中,李桂英教授以乳腺癌中的关键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精准调控酶靶点的胞内抗体,为癌症精准诊疗技术提供了新思路。高仁钧教授汇报了课题组在高温液体酶的设计与合成中取得的重要进展。郭轶教授汇报了课题组在纳米模拟酶催化活力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究了纳米模拟酶的催化机制及活性调控策略。韩薇薇教授基于机器学习理念,介绍了课题组在原创聚类算法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方法取得的关键进展。王磊教授以血红蛋白、脂肪酶为催化剂,探究酶非专一性催化多种有机反应的能力,并利用血红蛋白开发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响应型水凝胶。张作明教授立足黑土地保护这一重大战略需求,介绍了课题组在纤维素酶分子设计、催化机制及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进展。于大海教授围绕人体微生物与健康,汇报了课题组开发肠道微生态配方防治睡眠、肠炎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进展,积极倡导“微生态疗法”理念。杨朔副教授介绍了人工酶领域在骨质文物保护领域取得的进展,阐述了课题组生物盾保护系统的作用机制及未来发展方向。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就报告呈现的科学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深入交流,就未来方向积极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秉承“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的原则,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吉林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探讨以酶学与酶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前沿科学问题和交叉研究,不仅为促进实验室学术交流、开展学术合作、共同创新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对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三大工程”战略部署,推进学院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